谈球吧8月份,虽不算家居行业的旺季,但良木集团的加工车间里,依旧是一派忙碌景象。一位工人正将藤编内嵌到预留的木头凹槽里,手法娴熟,一气呵成,这是一款日式圆形餐桌,目前还只能看到雏形。一旁的生产线上,工人们正在为一个英国订单忙碌,一排温莎风格的床头已经完成,整齐地摆放在一起。
良木是青岛走出来的本土家居品牌,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,今年成立整整40年了。作为这家老牌企业的第二代掌舵人,身上有着那份和企业特质相匹配的沉稳大气。自2010年接手企业以来,他在坚守中创新谈球吧,带领着企业稳健发展。
1984年,青岛红埠木器厂成立,这是良木集团的前身。那时,上小学一年级。“那个年代,木匠是一个挺不错的职业,收入可观,受人尊敬。”提起父亲,语气中满是崇拜和敬仰。他记得,小时候,父亲忙着做家具,他就在一旁看着,偶尔还能搭把手。那温馨的场景,常常浮现在脑海里。
红埠木器厂最初只有13个人,主营桐木拼板,作为家具原材料出口日本。在那个依赖手工的木器作坊时代,父辈们用诚信和手艺赢得了客户认可。1993年,公司与日本合作伙伴成立了合资公司。1994年,公司成为全省首家拿到自营进出口权的家具企业。“得益于青岛这样一个港口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,良木从成立之初,就是一家外向型的企业谈球吧,产品主要销往国外。”
1997年,良木集团组建成立。然而,紧接着,1998年,一场金融风暴,让企业陷入困境。“原材料价格波动太大,一个小厂根本扛不住,厂里存着的好几万立方米木材,每天都在贬值,企业迎来了真正的危机。”说,也是从那时起,公司开始往成品家具转型,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,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。
那一年,去往日本留学。他一边读书,一边在合作伙伴的工厂里学习。生产一线的锻炼,让他对家居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2004年,回国进入良木,又从基层各个岗位上开始历练。“对外出口,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,这些年里谈球吧,经历了很多次波折,但每一次,我们都顽强地扛过来了,我觉得良木人的身上,有那股坚韧、不服输的品质,这是最可贵的。”
2010年,33岁的正式接手集团总经理职务。接任之时,公司正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压力。发现,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,也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。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考,他决定在企业内部进行体制改革。
“一个新鲜事物的到来,大家需要时间去了解和接受。”为了让员工们准确了解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带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一次次开会讨论,又挨个找工厂负责人沟通,有时甚至守在厂区门口给工人们讲解政策的优势。最终,员工们都被他的真诚和决心所打动。经过多番革新,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、市场建设、品牌发展、社会形象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。
2011年,半岛都市报《民营企业迎来换帅潮 揭秘青岛富二代路线》,曾探讨过以等为代表的“企二代”如何当好企业掌舵人。“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,但我必须去做,企业要有持续改进的能力,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。”对于“企二代”群体,外界的关注一直很多,对此,选择平淡面对。
稳住国际市场的同时,带领团队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谈球吧,针对新房装修、老房翻新、精装微改等需求,为客户提供空间整体解决方案。“良木”品牌和产品先后获得山东名牌、山东省著名商标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十大实木家具品牌等荣誉和称号。
成本提升、行业内卷、电商冲击……随着企业发展壮大,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。“当前,中国的家具行业正处于一个多元化发展的阶段,正处于转型与重塑的关键时期,面临着多重挑战与机遇。”认为,在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同时,必须积极拥抱变化,不断创新,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。
当下,拎包入住的模式逐渐成为新的赛道。良木也从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整体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。“装修一个新家,家具往往是最后入场的,但家具却又恰恰最能体现一个家的温度和格调。”介绍,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家居市场的消费主力军,更加便捷省心的家装模式受到欢迎,良木正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呼唤下,推出了整装业务。
“良木终不能朽于崖下,宝剑终不能藏于匣中”谈球吧,这是“良木”名称的由来。如今,走过40年风风雨雨,青岛良木集团已发展为拥有员工700余人,专业制造实木家具、木门、橱柜、全屋定制产品的大型国际化企业。
今年10月,良木全新打造的全案整装生活馆将正式营业。“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、个性化,定制家具是大趋势,这次全新的亮相,我们把对家庭空间的理解和期待,全部融了进去,希望大家会喜欢。”说。